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声振论坛 展示 新闻资讯 科技资讯 查看内容

科学表情符让科普更有趣

2016-11-25 14:42| 发布者: coohit| 查看: 347| 评论: 0|来自: 千龙网

摘要: 第一次表情符大会近期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一群科学爱好者和表情符设计师们,提出增补一些科学概念的表情符。

  第一次表情符大会近期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一群科学爱好者和表情符设计师们,提出增补一些科学概念的表情符。他们认为如果这个建议获得同意,那么将对推动网络世界科学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从上世纪末开始,相比见面交谈,人们更习惯用电话或者网络来保持沟通。通话或许尚能通过语调来传达当下的某种情绪,而在诸多的通讯软件和社交软件上则主要是通过文字来沟通。能够传达当下情绪的表情符应运而生,从最初用标点符号拼凑而成的“抽象”表情,到今天各式各样的表情符号,emoji显然已经成为现代人语言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

  科学表情符增补

  所谓emoji,音译自日语中的“颜文字”,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传呼机时代开始出现,但最初只在日本流行。最终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波澜是在2011年,苹果公司在iOS 5中加入了emoji表情,从此一发不可收。

  不管是哭是笑,是困是饿,是想翻白眼还是想表达愤怒,总可以从emoji中找到合适的表情符。据美国广告公司Swyft Media统计,全球约20亿智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发送近60亿个表情符号,也就是说每个人每天至少会使用3个表情符号。

  除了表达情绪,emoji中还有很多表达美食、职业、植物、动物以及其他各种信息的符号,它们同样深受用户喜爱。其中与科学相关的表情符也有一些,比如显微镜、天平、温度计等,大多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科学仪器。从总量来看,科学表情符所占分量较低。

  11月伊始,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孙学军在《自然》上看到一篇关于科学表情符增补的新闻报道。他觉得十分有趣,并将此报道翻译成中文并发布在科学网博客上,阅读点击量突破两千人次,网友纷纷留言好奇自己喜欢的科学符号有没有被增补其中。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第一次表情符大会近期在美国洛杉矶召开,一群科学爱好者和表情符设计师们,提出增补一些科学概念的表情符。他们认为如果这个建议获得同意,那么将对推动网络世界科学推广具有重要作用。

  科学表情符小组于11月6日正式向统一码联盟提交了一份提案,提交的表情符内容包括地球以外行星等,该小组计划在未来几周内提交第二个提案,内容主要包括普通实验室设备,如烧杯、本生灯、灭火器、培养皿和护目镜等,另外有DNA双螺旋结构、一种微生物、氦元素瓷砖、一摩尔和一个水分子。

  用emoji来做科普?

  孙学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是重度表情符号用户,但认可表情符作为网络交流方式的诸多优势。他说:“表情符号给网络交流带来了许多便利,能更形象化表达意思,而且单位信息量大,甚至不同语言之间都可以使用,是网络时代的一种很有价值的交流符号。”

  而与科学表情符小组的诉求一致,孙学军认可通过增补科学表情符在科普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他分析说:“科学交流领域相对比较少,这不利于学术信息在网络世界的扩散。增加这些表情符号,并将这些符号在普通人群中进行传播,不仅对科学交流有价值,也能增加普通读者对科学的接触几率,更能提高科学的亲切感,有利于科学在普通大众当中的传播。”

  提案中一只很像大象的动物表情符首先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但单从图像上看却并不明了其含义。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博士沈蔚的帮助下才明白原来意思是“摩尔”。摩尔(mole)简称摩,旧称克分子、克原子,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表示物质的量,符号为mol。单词mole在英语中也是“鼹鼠”的意思,所以记者以为的“大象”其实是“鼹鼠”,指的是基本单位摩尔。

  在看了此次提案建议增补的其他表情符号——氦元素、DNA双螺旋、培养皿、护目镜、锥形瓶之后,沈蔚表示“这些图太复杂了,不够简单”,“也就和专业里的同学发发估计还看得懂”。 长期从事科学可视化工作、“美丽化学”项目负责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特任副研究员梁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并不认为可以将科学表情符作为科学可视化工作的一部分,“如果那样,概念就太广泛了”。在询问到如果提案通过,是否会使用emoji里的这些科学表情符时,梁琰表示“自己不会用,会显得太专业,像在炫耀一样”,“用在科研圈子里还可以,和普通朋友打交道用这些符号的话,有点儿故意告诉别人我是geek的感觉”。

  但世上有一件事情叫作“不明觉厉”,喜爱美剧《生活大爆炸》的观众中一大部分并不明白主角们科学幽默中的“梗”究竟何在。科学表情符会不会也起到“不明觉厉”的效果呢?对此,梁琰回答说:“或许一次两次可以,但如果整天用这样的符号,挺招人烦的”。

  对科学表情符增补一事,科普作家沙锦飞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在表情符已经在虚拟世界中广泛应用的时候,推出科学表情符这一设想“的确非常有创意”,“相信当科学表情符得以广泛使用时,一定会对科学传播具有相应的促进作用”。

  “但是从目前提出的几种科学表情符的设计来看,尚存在一些可能难以推广使用的问题。一是表情符号本身的设计不可爱、不吸引眼球、缺乏令人心动想要使用它们的动力;二是未能赋予这些符号相应的特殊表情意义,即使推广也必定会降低其使用率。故而从个人角度看,这两点问题不解决,将很难实现科学表情符推出的初衷,难以达到科学传播之目的。”

  世界语emoji

  的确,翻看自己的聊天记录,再对比下输入法中完整的emoji键盘,不难发现,其实翻来覆去使用的主要还是那么几个,很多表情符的真正含义我们也只是大概知其一二。如果要用科学表情符来发挥科普作用,精巧的设计是前提,而且恐怕要通过“科普”表情符含义的方法来发挥表情符科普的功用。

  回归到“表情符”这三个字的本来含义,emoji最初以及最重要的功能是描绘发信人当下的表情,补充文字交流情绪表达的不足以及被误解的风险。媒体报道Facebook正在表情心理学家和皮克斯动画师的帮助下,试着将1872年查尔斯·达尔文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情绪表达》中50多种通用表情变成表情符号。

  发展到今天,emoji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门独特的世界语,无论是在iOS还是安卓系统中,都发挥着灼灼的生命力,甚至演变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此次科学表情符增补是在这门世界语中获得科学席位的有趣尝试,不知道统一码联盟是否会最终通过。但愿未来有一天输入“摩尔”的时候,会蹦出一只可爱的小鼹鼠!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29 06:56 , Processed in 0.034462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