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声振论坛 展示 声振杂谈 科研评论 查看内容

高校人才引进不能只看重“帽子”

2017-1-19 05:11| 发布者: 声振论坛| 查看: 429| 评论: 0|原作者: 声振论坛|来自: 南方日报

摘要: “高校目前的发展更多的是物理反应,如何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需要全社会参与,不 ...
761484708849.jpg
在1月17日下午讨论中,隋广军委员(右二)建议高水平大学建设应更多关注学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

“高校目前的发展更多的是物理反应,如何发生更多的化学反应?”“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需要全社会参与,不要只当成科技、教育、金融的事情。”“高校和科研机构应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学科设置引进人才,不能盲目追求‘帽子’”……

在17日下午的广东省政协第十一届五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中,高水平大学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等频频成为委员讨论发言的“关键词”。

高水平大学建设应取消科研经费“年底归零”

分组讨论中,省政协委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隋广军直言,目前广东高校的发展更多是“物理反应”。他认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应更多关注学校内部体制机制改革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将“物理反应”转变为更多的“化学反应”,“内部体制机制如果不能迅速跟上,国家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部署,可能就会打折扣”。

省政协委员、广东开放大学副校长孙平表示,“教育部门和人社部门都在抓职业教育,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对广东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不利。”他建议,将两个部门的教育资源和财政资金整合起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来弥补广东高等教育总量不足。

“科研经费的管理有个很奇怪的政策,到年底要归零。”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蒋爱民建议,应该尊重科研规律,取消“归零”政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自然环境等也应参与

“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建设,根本在创新,着力在产业。”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主任胡社军表示,如今开展科研,信息流动非常畅通,一般的大学及小型的科研团队中就有可能产生很多前沿性、颠覆性的技术和知识创新源头。因此,在科研布局上要有整体考虑。

他还认为,广东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需全社会参与,不要将它只当做科技、教育、金融领域的事情。“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乃至法制和营商环境等方面都要建设。”

为此,他建议应抓住最近几年广东地区空气质量优良的“黄金时期”,在高端会议、旅游会展、高水平的体育赛事上进行布局,提升广州、深圳及其他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省政协委员、广东省赛莱拉干细胞研究院院长陈海佳认为,广东省要建设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就必须拥有世界一流的科研机构、成果转化中心、孵化中心和高科技企业。目前,干细胞已成为全国各省各市争抢布局的重点产业领域。他建议,广东应致力于建设国家干细胞实验室。

省政协委员、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何一平认为,为振兴实体经济,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企业创新。他建议,改变目前对高新企业的补贴方式,由按企业补贴改为按研发项目补贴。

高校人才建设既需科研型也需工匠型

无论是高水平大学建设还是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人才建设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围绕人才的引进、安置与培养,省政协委员在分组讨论时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现在有些高校引进人才时,一味追求人才的‘帽子’。”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吴明娒此语一出,立刻引起在场委员的共鸣。吴明娒所说的“帽子”指的是“长江学者”“珠江学者”“杰出青年”等称号以及名校背景。吴明娒认为,高校人才引进应建立科学的机制,不应只看重“帽子”。

省政协委员、广东理工学院董事长叶念乔认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既需要科研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工匠型的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余庆安也表示,“引进、培养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专业技能人才,是把广东建设成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基础。”

省政协委员、民革深圳市副主委游忠惠建议,可通过建立人才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科学地制定人才引进计划。

蒋爱民则指出,“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工作侧重点不同,成果也不一样,但现在评职称、级别都是同一套考评指标,非常看重论文数量。”他建议,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推进,广东高校引进了越来越多高水平人才,应该完善相关管理政策。他建议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的教师分类考评,采取不同的指标进行考核。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3 19:55 , Processed in 0.04458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