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人居声环境的质量。然而现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我们的人居声环境一直中下阶段,想要改善人居声环境还需要地方政府重视与整治。在《2016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中除了反映了问题,还分享了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对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地方经验。 北京 1. 加强噪声污染源日常监控 北京在2015年由北京市环保局会同市有关部门部署各区公安、交通、文化、工商、住房城乡建设、城管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加强各类噪声污染源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工作。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有实质性进步。 2. 逐步建立完善的地方标准 北京相继编制了《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地铁车辆段、停车场区域建设敏感建筑物项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交通噪声控制——隔声窗设计规范》和《交通噪声控制——隔声屏障设计规范》等一系列地方标准。目前上述标准均已发布实施,对推动北京市噪声污染防治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上海 1. 绘制大区域城市环境噪声地图 2015年,上海建立起700平方千米外环区域城市噪声地图和数据库,通过该系统可以实现地理信息、声源信息以及噪声数据信息的显示和查询,噪声贡献量的分析,降噪措施的效果分析,规划用地的声环境适宜性分析,噪声预测等功能,为城市环境噪声管理提供了有力手段。 2. 建立重点噪声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 上海市环保局在房屋类建筑工地安装了450套噪声和扬尘在线监测及视频监控系统,并与2015年底制定了《上海市建筑施工颗粒物与噪声在线监测技术规范(试行)》,规范了上海上海市建筑施工颗粒物与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安装、选址、运维、联网与交付工作。 3. 推进“社区自治” 上海市环保局会同市公安局、市绿化市容局、市城管执法局遵循“完善立法、慎用处罚、推进自治、广泛宣传”的原则,明确了“一套规约范本”——包括广场、公共绿地、居民小区等三项噪声控制规约:“一套编制程序”——《公共场所噪声控制规约工作手册》;并且推广建立可规约管控制度。2015年,上海市环保局基于原有工作成果,在全市推广规约制度,指导区县、街道制定辖区社会生活噪声规约,并总结编制了案例手册,促进该项工作的深化开展。总体来看,规约推广实施以来效果明显。 重庆 1. 完善立法,细化噪声污染防治管理 重庆市新公布实施《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立足于源头预防、传播途径控制和噪声敏感目标保护,适应了市民对改善声环境质量,进一步将重庆市推进“宁静行动”的有效制度和措施加以立法规范。《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对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环境噪声监管提出了明确要求。重点针对建筑施工和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进行了细化和完善,细化了规划、环保、农业、公安、经信、建设、市政、交通、文广、水利、国资、海事、民航、铁路等部门在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分工。 2. 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实施“宁静行动” 重庆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作为五大行动之一重点推进,出台《重庆市“宁静行动”实施方案》,启动了为期五年的“宁静行动”对62个工业、商业、餐饮、文化娱乐等经营活动中使用固定设备(如空调墙、冷却塔)产生噪声的项目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考核项目来源是12369投诉受理中心、环保舆情、信访、网络舆情等多个渠道收集的群众投诉热点难点,考核是否合格以2015年度内是否采取合理措施消除噪声污染或扰民、降低或消除群众投诉为标准。同过此举,重点在于切实逐步解决城内的噪声扰民,考核以群众的意见和现场核查相结合,标准客观、公正、有效。 3. 创新机制,开展商品房噪声污染公示 重庆市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实施了商品房项目受外界噪声污染公示制度。自2003年实施房地产类建设项目居住适宜性评定试点工作后,2015年进一步向区域中心城市进行推广实施,购房者买房可事先知晓项目所在区域受外界噪声污染情况,大大提高了购房者对声环境的知情权,大幅度地降低了商品住宅楼的噪声投诉。 成功的案例不仅仅在国内,我们来看看治理噪声污染,国外是怎么做的。 德国 法律规定在晚上10点以后不准大声说话、放音乐、搞聚会。为了治理交通噪声,规定了公路交通噪声的极限值,大量铺设低噪音路面。德国还把车辆噪声检测列入车检,迫使汽车厂家改进设计。德国不仅规定经过居民区的公路、铁轨旁须竖起噪声防护屏,还在机场周边培育森林。 日本 建筑工地无论大小,施工时都会包裹上厚厚的帷幕,隔音又防尘。日本人造房子的工地上也没有大量工人,更多的工作是在标准化的工厂里完成,再运到工地里,像搭积木似的进行拼装。 瑞士 规定晚上10点以后禁止大声喧哗,星期日不准使用割草机。法律规定在租住公寓房时,晚上10时以后不准洗淋浴。 新加坡 对噪声污染环境、影响公众生活有严格规定,违规者将面临巨额罚款甚至法律制裁。 美国 纽约环保部门专门成立了有几十位督察员的噪声污染处理机构,接到社区投诉,督察员就会赶到现场测试噪声分贝,当场对违规者开罚单。 英国 法律规定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的声音不能传出8米,在居民区任何人不能摁喇叭、吹哨和鸣笛。 本文内容转自公众号:声讯网(sosoac),作者:张志鹏。 |
GMT+8, 2024-11-25 15:27 , Processed in 0.053496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