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声振论坛 展示 声学噪声 查看内容

上德若谷 声超穹宇——纪念应崇福院士

2020-9-16 16:45| 发布者: weixin| 查看: 605| 评论: 0|原作者: weixin|来自: 声振之家公众号

摘要: 蜡烛也是很奇妙的,在完全点完之前,它还可以点燃发光,有时只剩一小片已熔的蜡油,只要烛芯还能站直,这个形态已变的蜡烛还可以点上一分半分钟的。那么,何必不点呢?
1.png
应崇福院士

“蜡烛也是很奇妙的,在完全点完之前,它还可以点燃发光,有时只剩一小片已熔的蜡油,只要烛芯还能站直,这个形态已变的蜡烛还可以点上一分半分钟的。那么,何必不点呢?”

与终生事业不期而遇

应崇福1918年生于浙江宁波,1940年在华中大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被西南联大清华研究生院录取。研究生毕业后,经老师卞彭协助联系,取得了美国布朗大学奖学金。在布朗大学连续3年为他保留学籍后,应崇福终于解决了路费问题,前往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由于美国移民局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应崇福到布朗大学教授丘尔的应用数学系金属物理实验室工作,从事与超声有关的研究。

在短短3年中,应崇福完成了3篇非常有影响力的论文。其中,1956年发表在美国《应用物理》杂志上的《关于固体中的超声散射》一文,因其开创性的工作,成为国际上固体超声散射研究的经典之作。

1955年底,应崇福婉辞丘尔的多次挽留,毅然回国。抵达菲律宾时,应崇福在船上给丘尔写了封信:“你大概知道,有一个国家叫中国,是我的祖国。中国专家很少,致力于培养专家的财富也很少,更不容易吸引专家,而且有许多问题难以克服。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站起来,整个世界就不能够有一颗安静的良心和一个持久的和平。”

钟情超声 坚持真理

超声研究作为声学的重要部分,真正是从零开始。应崇福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那时完全凭的是对学科负责任的观念,是在摸索中前进,在国家需要的别无选择中走过来的。

1956年,应崇福被分配到中科院北京应用物理所(现中科院物理所前身)。除积极承担与“两弹一星”有关的国防超声检测任务外,他还花了好几年的时间,从事超声的普及、推广工作,这是应崇福一生对我国超声事业的重大贡献之一。
2.png
▲ (图/中科院声学所)

然而,1960~1961年底,全国出现了“超声运动”,崇尚真理的应崇福及时指出超声不是万能的。当时,应先生被批为保守派。

对此,我国另一位声学界泰斗马大猷认为:“在这次运动中,崇福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在气势汹汹的群众运动前,他认真讲解超声应用的原理,被认为保守,但他不为所动。崇福同志可谓真科学家。”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应崇福的推动下,超声技术应用得到快速发展。应崇福感到,作为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应当在提高研究和应用水平上下功夫,推动学科发展。他在坚持应用研究的基础上,决定把研究重点转向基础研究。

1978年起,在应崇福指导和参与下,超声实验室研制出一套脉冲光弹法声场显示装置,可以直观看到超声换能器向固体中辐射的声波场和传播与散射过程。1984年,应崇福带着成果录像到英国参加会议,这部约一刻钟的“小短片”立刻引起了不小的反响。中国超声研究再次蜚声国际,而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也被编写在国际著名物理学丛书中。

1993年,应崇福当选中科院院士。

老骥伏枥 志在声空化

20世纪90年代,有关声空化核聚变的研究已成为国际热点,但我国还处于空白状态,应崇福提出了声空化基础研究的建议。本世纪初,80多岁的应崇福申请的国家重点基金项目“声空化物理和化学效应的机理研究”,在空化气泡动力学、声致发光、声空化过程与特性等研究取得重要成果。2004年,他组织召开了第222次香山科学会议,探讨有关声空化核聚变、超声空化工程、声化学等重大学科问题。

2010年,声空化取得重要突破,可直观地看到换能器声辐射过程中的空化产生发展过程,揭示了有声场的地方不一定都产生空化;换能器的声辐射面产生强空化形成屏蔽,解释了声空化为什么不能进入大容器或作用到较远地方。

当年8月,全国物理声学学术会议要在海拔近3000米的云南腾冲召开。“92岁了,应先生的肺已经有些纤维化,可是他说自己像年轻时一样思维活跃,一定要去,还作了大会报告。”李明轩告诉记者,从前身体硬朗的应崇福,回京后检查出肺积水,身体条件每况愈下。
3.png
▲ (图/中科院声学所)

2011年6月15日,中科院声学所超声物理与探测实验室主任王秀明买了两套衣服为应崇福贺寿,在病房试衣服的时候,应崇福意味深长地对王秀明说:“声空化的事你们管起来吧。”但两个月之前,他还在问王秀明:“空化实验室你给我落实了吗?”

“搭窝棚”别忘“做口袋”

去腾冲以前,应崇福每星期一、三、五早上9点,会准时来上班。王秀明几乎每次都要去找他谈谈相关研究工作进展,“先生不在了,都有点儿找不到主心骨了”。

李明轩1964年成为应崇福的弟子,朝夕相处近50年,感觉先生比自己父母还亲。他到所里的第一件事,同样是去应崇福办公室“报到”。然而,应崇福对学生的要求近乎严苛,以至于一度没人敢报他的研究生。应崇福曾对李明轩说:“为什么我这么严格?学生就像小树刚长出来,要‘扳’直咯,才能成材。”

1972年,《物理》杂志复刊,李明轩写了篇文章准备投稿,请应崇福给予指导。“他用铅笔改,画满了问号,前前后后改了10次。”李明轩40年后仍对当时的情形历历在目,他感激先生的严谨,更感谢他无微不至的培养,至今无论自己写稿子还是为别人修改,他首先想到的还是这“10次”的经历。

应崇福从来不利用权威、地位为手下争荣誉。“应先生说,有本事的话,我给你们创造条件,你们去打江山。这样人家才服气,你们才站得住脚。”1993年声学学会检测声学分会换届,经过投票选举,李明轩凭借自己的实力当选新一届主任。

应崇福先生对学生影响最深远的,在于他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应先生很看重选题。”李明轩说应崇福的“窝棚论”指的就是创新:搞科研大体有两种,一种是为别人盖好的房子搞装修、锦上添花;还一种,是在一片处女地盖房子,哪怕搭起的是个窝棚,将来别人来装修时,仍然记得这是你盖的。

此外,应崇福还有个“口袋论”。从事一项科研工作,最终都能形成口袋式成果,也就是系统性成果,那才是最好的选题。应崇福常跟弟子讲,一个人一辈子所做的工作不过是几个“口袋”。他特别反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科研。

“假如我们急功近利、没有他这样高屋建瓴地指引,我们有许多工作不会有现在做得这么好。换能器研制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得益于我们按照先生的指引,作了大量扎实的基础研究的结果。”王秀明感慨道。

应崇福追逐科研事业、追求真理的精神,为他赢得了“声超穹宇、上德若谷”的美誉。这正是应崇福一生的真实写照。

来源:中科院声学所微信公众号(ID:cas-ioa),原文刊发于《科学时报》 (2011-07-06 A1 要闻),有删减与修改。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1-29 13:34 , Processed in 0.04807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