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有人提出声音也可以杀人,在现在的社会当中,我们知道,次声波是可以导致人死亡的,我们的世界充满各种声音,就好像飞机起飞时的轰鸣声可以导致鸟会瞬间死亡,并且世界上也拥有许多声波武器,就比如声音导弹等等。那么,声波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让各国对“声波武器”都情有独钟呢?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就竞相研究次声波武器。1972年,法国国家实验中心制成一台强次声发生器,首次试验就使5公里以内的人员受到伤害。上世纪80年代,法国科学家加弗罗制出了一种“大哨笛”次声发生器,声压级为160dB,能对人体器官产生损伤,当时法国报纸称它为“次声枪”。1979年,苏联秘密进行次声炸弹试验,由于当时对其威力估计不足,又缺乏良好防护,造成数名现场人员死亡。 然而在当时,首次提出这个设想的法国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却受到了人的指责,让人嗤之以鼻。但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作为声波武器之父,自然不会让人失望,没过多久,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科就证实了他的设想是可以成立的,这让当时斥责他的人都感到震惊了。 没错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成功让声音变成了武器,他意外的发现了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的时候,因为人体器官和振动频率相接近,所以两者会产生共振,就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并且还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过建筑物、坦克等等,他们团队为这种声波命名为次声波,7Hz的次声波可以穿过10几米厚的墙,而7000Hz的声波只要单单一张纸就可以阻挡。 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认为,这就是“全新的武器”,并且着手开始研究,从那以后,声波武器就开始慢慢面世。 在研究过程中,虽然发现了次声波武器的优势很大,比如隐蔽性好、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作用距离远等等,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1986年4月,因为技术上的疏忽,次声波冲出实验室,导致16公里外在室内的20人,田间劳作的10人同时失去知觉,就在几秒以后,这些人变成了血肉模糊的尸块,尸检报告发现,他们全部都是死于脑血管破裂。 这让弗拉基米尔·加夫雷奥意识到,次声波武器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不分敌我”,所以他又改变了研究方向,进行了机器人和次声波武器的综合研发,到了2001年,加夫雷奥实验室的“次声波智能战士”面世。 次声波智能战士是一款携带次声波武器的军用机器人,它的威力非常大,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在瞬间消灭方圆十公里的所有敌人,不管是在坦克里,还是在地下指挥所里,又或者是在战舰中。可以说这样的威力是让世界都震惊的,到了2006年,加夫雷奥实验室又再次传来了好消息,他发明了可以摧毁敌方鱼雷的“定向脉冲声波武器”。 这种武器是安装在舰身吃水线以下的声波武器,可以在瞬间发射出高能脉冲声波,这种强度可以摧毁或者提前引爆被锁定的鱼雷,并且这种武器还可以改变声波的发射方向,使得舰艇具备全方位拦截来袭鱼雷的能力。 而自从加夫雷奥研发出了次声波武器之后,各个国家都开始效仿,比如美国,对声波武器的运用甚至后来居上,并且在2000年,美国伍迪·诺里斯还发明出了可以让攻击者“停下来”的非致命武器,“超声波子弹”。 我们上面提到,超声波武器是敌我不分的,声波会向所有方向发散,所以操作者自己也会受到伤害,这是一个缺陷,而伍迪·诺里斯所研发的“超声波子弹”,窄带超声波发射技术,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不会再“误伤”自己人,并且美国陆军很快就订购了这种武器,除此之外还有以色列、英国。以色列也是将声波武器用的得心应手。 声音武器还分为声音炸弹、声音导弹、自然声音武器、次声武器: · 声音炸弹武器是由飞机运载,到达目标上空时空投下去,然后离地面1500米的高度打开降落伞,当装置启动之后,声音就会开始释放。弹体很轻,可以在空中飘浮比较长的时间,虽然不会爆炸,但是很容易被敌军发现然后遭到拦截。 · 声音导弹是现代导弹技术的一种,可以把制造声音的装备发射到目标区的上空,精确度高,隐蔽性好,但发射的成本很高,发射一枚就需要200多万美元。 · 自然声音武器主要是利用自然条件,以天气作为运载工具,可以把制声装备载到目标区,让人防不胜防。并且经济而又实惠,这种武器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首选。 · 次声武器是一种能发射频率低于20Hz的次声波,这种次声波就是咱们提到的可以和人体发生共振,而被共振的器官会发生部位位移、变形,造成破损甚至死亡,这是一种高技术武器。次声武器是具有隐蔽性强、传播速度快、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设施等特点,所以成为了世界各大国家都争相研制的非致命武器,还可能成为未来战争中非常重要的新概念武器。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知道“声音武器”的威力到底有多大,而且技术要求又有多高,才能做到伤敌不伤己,但是因为“声音武器”的优点,威力强大,所以也让各个国家情有独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声音也可以伤人呢? 来源:头条号科学知识点 |
GMT+8, 2024-11-24 16:33 , Processed in 0.04516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