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武 邮票是弘扬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粹的重要宣传载体,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积极地把自己国家或地区最引以为荣,最有先进代表性的事物和信息展示在邮票上。5月8日,最新的一组《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在北京首发。至此,共有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登上“国家名片”。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家的。在我国,世界著名科学家邮票发行较少,而且天文学家哥白尼是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列入的(当时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4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核物理学家约里奥·居里是在世界和平运动选题中列入的。 最新的《中国现代科学家(七)》纪念邮票一套4枚,入选的4位科学家分别是:地质学家丁文江、农学家金善宝、物理学家叶企孙、气象学家叶笃正。邮票根据历史照片,以素描手法再现了科学家的风采,画面背景则提示了他们各自事业的主要领域。 丁文江(1887-1936),江苏泰兴人,地质学家、中国地质科学事业奠基人之一,中国现代科学事业早期重要组织者之一。 金善宝(1895-1997),浙江诸暨人,农学家、农业教育家,中国现代小麦科学主要奠基人,在小麦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叶企孙(1898-1977),上海人,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物理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中国物理学会创建人之一。 叶笃正(1916-2013),生于天津,祖籍安徽安庆,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青藏高原气候研究上有突出贡献 首发仪式上,受邀前来的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叶铭汉端详着邮票——他的叔父叶企孙身着长褂、手拿课本,风度翩翩,背景为清华园石牌坊。 叶铭汉告诉中新社记者,这张肖像图根据叔父的照片进行修改,照片的拍摄时间在1952年前后。叶企孙(1898—1977)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和校务委员会主席,长期从事物理学的研究和教学。 “能够参加这个活动特别高兴,也特别感动。”叶铭汉对中新社记者说,此举将弘扬科学精神,“我的叔父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也是希望起到榜样作用,带动更多人投身科学”。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丕征介绍,《中国现代科学家》系列纪念邮票自1988年首次发行以来,至今已发行7组,共有30位中国现代科学家入选,其中就有气象学家竺可桢、数学家华罗庚、医学家林巧稚、化学家侯德榜、建筑学家梁思成、桥梁学家茅以升、物理学家周培源、“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诸多闻名遐迩的科学大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王春法表示,通过“国家名片”这个展示平台推出一系列中国杰出科学家代表,主要目的是让科学大师走近社会公众,让科学精神成为时代风尚,让科学文化融入中国发展。他说,同时还将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投身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 1988年4月28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一)》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物理学家吴有训”和“数学家华罗庚”。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湖北黄冈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等方面卓有建树,首创地质力学;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浙江上虞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中国近代气象学、地理学的奠基人; 吴有训(1897年4月26日—1977年11月30日),江西高安人。他以系统、精湛的实验为康普顿效应的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先后在多所高等学校任教,培养了几代科学人才;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金坛人。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 1990年10月10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二)》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医学科学家林巧稚”、“天文科学家张钰哲”、“化学工业科学家侯德榜”和“农业科学家丁颖”。 林巧稚(1901年12月23日—1983年4月22日),福建厦门人。她是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院士),是中国现代妇产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张钰哲(1902年2月16日—1986年7月21日),福建闽侯人。我国近代天文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所领导的行星研究室发现了许多星历表上没有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颗新彗星;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福建闽侯人。他在化工技术上,揭开了苏尔维法的秘密,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制碱法; 丁颖(1888年11月25日—1964年10月14日),广东高州人。他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是我国现代稻作科学主要奠基人。 1992年11月20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三)》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数学家熊庆来”、“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医学家张孝骞”和“建筑学家梁思成”。 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1969年2月3日),云南弥勒人。他1957年由巴黎回国,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函数论研究室主任,培养了杨乐、张广厚两位国际知名的数学家;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湖南醴陵人。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阐明病毒的本质,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张孝骞(1897年12月28日-1987年8月8日),湖南长沙人,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 2006年5月13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四)》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林学家梁希”、“桥梁学家茅以升”、“物理学家严济慈”和“物理学家周培源”。 梁希(1883年12月28日—1958年12月10日),浙江吴兴人。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林业教育和林产化学研究,晚年被任命林业部部长,是近代林学和林业杰出的开拓者之一;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江苏镇江人。上世纪30年代,他主持设计修建了钱塘江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成为中国铁路桥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培养了一大批科学技术人才; 严济慈(1900年12月4日—1996年11月2日),浙江东阳人。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开创人之一。他在压电晶体学、光谱学、地球物理学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 周培源(1902年8月28日—1993年11月24日),江苏宜兴人。他主要从事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理论和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论的研究,我国近代力学奠基人和理论物理奠基人之一。 2011年5月25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五)》纪念邮票,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应用力学、航天与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 石油化工学家侯祥麟”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 贝时璋(1903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29日),浙江宁波人。他是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和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浙江杭州人。他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侯祥麟(1912年4月4日—2008年12月8日),广东揭阳人。他是我国炼油工业科技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资深两院院士,被誉为共和国“造血”的世纪老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浙江湖州人。他是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原子能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2014年10月16日发行《中国现代科学家(六)》纪念邮票1套6枚,图案分别为: 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 、物理学家郭永怀、核物理学家邓稼先、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和计算机技术专家王选 ; 王淦昌(两弹一星元勋),1907年5月28日出生,江苏常熟人,两弹一星元勋,中国实验原子核物理、宇宙射线及基本粒子物理研究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中国原子弹之父”。192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33年于德国柏林大学获博士学位。1936年~1952年,王淦昌在浙江大学任教,先后任物理系教授、系主任,在浙大度过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16年,并培养了李政道、叶笃正、程开甲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在70年科研生涯中,他奋力攀登,取得了多项令世界瞩目的科学成就。1998年12月10日21时48分,王淦昌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赵九章(1907年10月15日----1968年10月26日),浙江湖州市吴兴人,毕业于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今河南大学)。 中科院院士,著名的科学家、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和空间物理学家。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做出杰出的贡献。赵九章是中国著名科学家,“651”卫星设计院院长。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做出过巨大贡献。然而在“文革”那个混乱的年代里,面对现实,他无力承受从未见过的人身攻击。于是,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给自己写了一张“大字报”,名字就叫:自杀! 郭永怀(1909年4月4日—1968年12月5日),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安徽怀宁人,中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原子能研究所副研究员,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中国核学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曾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一星元勋”。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汉族,湖北武汉人。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1年,荣膺感动中国人物。1997年后担任南京大学校友总会名誉董事长。吉林大学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2002年5月, 获南京大学“世纪校友学术成就金质奖章”。 王选(1937年2月5日-2006年2月13日)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来源:观察者网 |
GMT+8, 2024-11-2 11:29 , Processed in 0.05914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