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39|回复: 4

[健康监测] 铁谱分析技术:诊断轴承、齿轮、机械磨损的方法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wdhd 于 2016-4-15 14:21 编辑

  润滑油是机械设备的“血液”,它在机械设备中起着密封、润滑、冷却、清洗和防腐等作用,它本身也 “藏污纳垢”,携带着各种机械磨损和外来污染物。油液监测技术将采集到的设备润滑油,利用光、电、磁学等手段,分析其理化指标、检测所携带的磨损和污染颗粒,从而获得的润滑油和设备磨损状态的信息,定性和定量地描述设备的磨损状态,找出诱发因素,评价机器的工况和预测其故障,并确定故障部位、原因和类型。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了润滑剂的寿命,并在预防与油液质量相关的设备失效方面实现预测维修。下面介绍一下铁谱分析系统的组成: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1.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2.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3.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4.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5.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6.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7.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8.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09.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10.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11.jpg
Lab_Instruments_new中文_页面_12.jpg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2-1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油液监测的发展

最初的油液监测只是油污染分析,主要是分析油品的理化指标如粘度、水分、酸值、闪点、机械杂质等,通常采用石油产品性能指标测定方法对在用润滑剂进行检测,以评价其质量的变化。工业化生产的发展使机器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和连续化,对机器的维修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机器故障诊断技术应运而生,促使了人们积极开发基于油液监测的诊断方法。首先,人们注重了在用润滑油中携带的磨损微粒和污染物微粒,因此,将光谱分析移植用于在用润滑油中磨粒元素和含量的分析,通过获得磨粒元素种类和含量的信息,对取样机器的磨损状况作出解释,这一方法的应用,开拓了油液监测从磨粒这一信息载体获得机器故障的先例。60年代中期,油液颗粒自动计数器成为商品,由此产生了油液监测中颗粒计数法,这种方法可获得一个数字化的分析结果,用于评价取样机器油品污染的程度。70年代初,铁谱技术问世并很快在机器的故障诊断中得到了应用。由于这一技术可以全面地分析磨粒的浓度、尺寸分布、形貌和成分,因而丰富了油液监测中磨粒分析的内涵,并产生了“微粒摩擦学”的概念。80年代起,油液监测工作者应用红外光谱仪检测在用润滑油添加剂残留程度和污染物包括水、渗漏产物(积炭)、化学冷却剂(乙二醇)以及未燃烧的燃料,以反映由硝化、氧化、硫化引起的润滑油变质情况。尤其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的出现,更是促进了油液监测技术这一方面的发展。进入90年代,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仪测定在用润滑油的组分变化也有报道。综观油液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不仅其分析方法在不断增加,而且从在用润滑油中得到的信息也在逐渐扩大
发表于 2014-2-12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需要对油品监测或者组建油品检测实验室的,我这有成熟的方案
发表于 2014-2-1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我们目前计划筹建自检的油品检测体系,能否把你的成熟方案发给我一份呢,邮箱384664177@qq.com,先谢谢咯!
发表于 2014-2-12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henryma 发表于 2014-2-12 16:09
有需要对油品监测或者组建油品检测实验室的,我这有成熟的方案

你好,我们目前计划筹建自检的油品检测体系,能否把你的成熟方案发给我一份呢,邮箱384664177@qq.com,先谢谢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5-1-24 19:55 , Processed in 0.10410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