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8|回复: 0

还记得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首席科学家因时钟不同步而被迫辞职的事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25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我要加入

x
作者:美国晶钻仪器公司 James Zhuge,Ph.D.
欧洲核子研究组织的首席科学家辞职事件还原2011年,我们中的许多人读到了一篇令人震惊的新闻报道,一个由欧洲核子研究组织进行的实验,声称中微子看起来比光的速度要快。

OPERA (带有仿真跟踪装置的振荡项目)的实验

OPERA (带有仿真跟踪装置的振荡项目)的实验


这项名为OPERA (带有仿真跟踪装置的振荡项目)的实验,以其宣称中微子进行了730公里的旅程测试,从位于瑞士日内瓦附近的CERN物理实验室,到意大利拉奎拉附近的 Gran Sasso国家实验室传输,科学家发现其速度比光速快60纳秒,这个发现成为各大媒体的头条新闻,因为这一结果违背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人们认为这是不可能发生的,然而,如此著名的研究机构正式发表这样的研究进展,其发现让人们顿时兴奋不已。

OPERA (带有仿真跟踪装置的振荡项目)的实验

OPERA (带有仿真跟踪装置的振荡项目)的实验


在我看过新闻报道后,我和我的一位同事谈起此事,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结果一定是因为有人在某个环节弄乱了整个测试的时间标定刻度。

几个月后的更详细的研究事实证明,62纳秒的测量误差是由于某块电子板上的时钟振荡器造成的,它的时钟速度比本来预期的更快了一些,而没有按照设计和其他时钟同步

由于这一巨大的尴尬和对科学界的干扰,后来在研究团队内的不信任投票通过(团队内有超过30个重要成员投了不信任票),CERN研究中心的发言人Ereditato和他们的首席科学家Autiero难堪地辞去了他们的领导职务。

(要了解更多关于这个有趣的故事,请点击以下链接:https://en.wikipedia.org/wiki/Faster-than-light_neutrino_anomaly

时钟问题,我们在设计多通道Spider系统测量时是如何避免的呢
当美国晶钻仪器公司(简称CI)的Spider系统进行跨通道测量时,每个CI公司 Spider板上的时钟都扮演着同样重要的作用。Spider系统的电子板可以通过一个以太网电缆连接在几百米以外的地方分离着进行数据采集。然而,所有的电路板必须在纳秒范围内准确地同步其采样时钟。如果没有同步时钟,诸如频率响应功能之类的交叉通道测量将完全无效。

多通道Spider系统测量

多通道Spider系统测量


CI公司是我们行业中率先使用IEEE PTP技术来同步时钟的公司之一。具有多个前端的Spider系统使用精密时间协议来同步以太网上每个前端的内部时钟,以便所有输入通道都可以准确地进行相位匹配。每个前端都连接到一个中央交换机,通过其端口对每个连接的前端消息进行路由。无论交换机是否启用PTP,PTP同步都将工作。PTP通过测量每个前端之间的信号路径延迟来工作,更准确地说,可以更精确地测量和预测时钟可以同步的延迟。

CI 公司为了达到这样的同步技术,投入工程师力量研发出了自己的网络交换机Spider-HUB,把网络交换机用于动态测试,是一个不小的创举。

美国晶钻仪器公司是一家测试仪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的高科技公司,为全球范围内客户提供振动测试、信号分析和数据采集产品,代表产品有CoCo80X、Spider80X、Spider81、Spider20等,以便携式、易用性、安全性、高质量、高精度、高性能为特点。客户包括波音、NASA、欧洲航天局、美国福特、通用、IBM、思科、戴尔等上百家著名公司。

杭州锐达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是美国晶钻仪器公司驻中国代表处与技术支持与产品维护中心,是机械状态监测、振动噪声测试、动态信号分析、动态数据采集、动态测量等领域的供应商,提供手持一体化动态信号分析系统、多通道网络化动态数据采集系统、分布式振动控制系统和远程振动测试系统等。

如果您对晶钻仪器产品有兴趣或代理合作,可关注下方微信号码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12-29 05:47 , Processed in 0.06013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