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振论坛

 找回密码
 我要加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声振论坛 展示 声振杂谈 科研评论 查看内容

请不要拉基础研究为论文炒作挡箭

2017-3-31 16:30| 发布者: coohit| 查看: 463| 评论: 0|原作者: coohit|来自: 科学网博客

摘要: 说“多数研究论文无用”既不等于说论文无用,也不等于说论文近期不可能成为技术。
  说“多数研究论文无用”既不等于说论文无用,也不等于说论文近期不可能成为技术。多数研究论文无用的确切含义是>50%的研究论文既不导致新技术,也不提供新知识,同时也不锻炼和培养实事求是的研究者。只要工作在中国的研究型大学,甚至美国的研究型大学,浏览自己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就会发现以论文为直接目的的论文,不含有上面提到的技术和知识价值的论文比比皆是。

  比如,面对自己学科领域的科学或技术难题,一个研究方法明知根本不解决问题,但是做下去能够挖掘出两篇论文,就去挖那两篇论文。论文一旦看出,尽管实验进行前还是进行后问题依旧,也绝不留恋,挥手拜拜,朝下一个能挖论文的地方找去。

  再比如,明知自己的实验结果因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不带来问题的解决,不提缺陷,报喜不报忧地加以发表;在道德上钻“瞒”和“骗”之间的差距的空子,误导不深入细节的多数读者。结果导致其学科内一阵欢呼,奖项、头衔到手,问题依旧晾在那里。

  进一步想想,各单位引进人才的宗旨有几个是解决重要的科学或技术问题,主流是不是看其能否通过考核指标,能为本单位竞争来杰青、青千、千人、长江、乃至院士等头衔?做法上是不是只看近年来文章刊载的期刊及其影响因子,绝不读原文?

  包括美国的一些实验室,每年在影响因子大于10的期刊上发表10篇以上的文章,令只见数据,不讲科学或技术的人们着实羡慕。但是被认真的人们问及具体的科学或技术贡献,完全说不出和这些文章及其影响因子相应的工作。

  以上种种,难道不是真真切切,时时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难道这些就是基础研究?

  当“publishor perish”已经横扫科学界时,作死的行为必定带来反弹。美国NIH的科研基金中标率由20%以上骤降到10%以下,而且近十年徘徊,未必仅是施政者的好恶,未必不是社会的反馈。

作者:金拓

最新评论

QQ|小黑屋|Archiver|手机版|联系我们|声振论坛

GMT+8, 2024-5-21 13:22 , Processed in 0.07522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